首页 实时讯息

中国东方教育董秘毛超圣: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5-08-27 00:08: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中国东方教育(00667.HK)董秘毛超圣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技能中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将继续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管理与创新并行”的发展理念。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在专业设置、更新方面,中国东方教育有着十分鲜明的特点。

据毛超圣介绍,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三级研发体系(集团研究院-事业部研发中心-院校研发小组),一方面,公司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对老专业进行升级,另一方面,公司会紧跟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新专业设置。

据统计,公司每年专业更新率保持在30%以上,中国东方教育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开设专业。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公司未来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职业教育领域:第一,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第二,数字技术与信息产业领域;第三,现代服务与民生行业领域。

对于新赛道、新业务,毛超圣提到,公司始终秉持“审慎孵化、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备的论证、评估机制。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市场调研与需求评估:主要调研该领域是否具备差异化发展空间及普适性培训成效,例如在技能可视化、服务场景不可替代性等方面形成竞争壁垒。

第二,课程体系设计:由事业部、院校以及就业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确保知识内容、技能训练与岗位标准完全对接。

第三,师资培训与实训建设:在新专业落地前,组织内部师资进修和外部人才引进同步进行,同时建设专业化的实训教室,为教学做好配套保障。

第四,试点开设与效果评估:选择教学资源较强的校区先行试点,通过学生学习反馈、企业实习评价、就业跟踪分析等多维度数据,优化教学模式。

时间维度上,毛超圣向记者介绍,拓展新赛道、发展新业务,从论证、组建团队,到选址、试运营,整个落地周期一般需要6至9个月的时间。公司过去成功孵化美业项目,已验证了相关方法的有效性,未来将继续遵循“试点-完善-复制”三个阶段发展路径,确保新兴业务拓展既保持战略前瞻性,又具备扎实的产业化落地基础。

多举措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中国东方教育全力推进全国七大区域中心布局,加速美业教育板块发展,扩大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规模。同时,公司还强化教学质量与就业导向。面对我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人工智能、现代餐饮服务等深受市场欢迎的专业。

据毛超圣介绍,公司以安徽区域中心作为成功样板,全力推进全国七大区域中心布局。安徽区域中心职教产业园在校生规模已突破3万人,其余六个区域中心按每所1.5万人至2万人的办学标准有序推进,预计整体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2万人以上,叠加其他院校协同发展,集团总在校生规模有望攀升至20万人至30万人。

在加速美业教育板块发展方面,公司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创新,未来三年计划实现15所以上院校招生,板块营收实现三倍以上跨越增长。扩大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规模方面,目前,集团已成功运营3所高水平技师学院,计划2025年技师学院数量增至4所,另有12所高级技工学校稳步运营,进一步扩大初中起点五年制技师及高中起点两年制预备技师培养规模。

强化教学质量与就业导向方面,公司持续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优化教学内容与行业接轨的适配度,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此外,就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学生推荐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中期阶段目标:利润保持20%以上增长

关于公司中长期战略规划,毛超圣介绍称,目前,集团已形成清晰的发展目标。在2年至3年中期阶段,每年收入保持10%左右增长,利润保持20%以上增长。面向更长远布局,公司规划构建七大区域中心,每个中心平均规模稳定在2万人以上,实现在校生人数近20万人;同时协同全国20余省市院校网络发展,实现总在校生约30万人、营收近百亿的战略蓝图。

关于并购问题,公司始终秉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坚持“优质资产”与“协同效应”并重的原则,坚决规避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资本运作。公司也在考察一些项目,凡符合区位优势显著、资产质量优良、专业特色突出三大标准的标的,都将纳入可行性研究范畴。

对于投资者回报,毛超圣介绍称,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与资本市场沟通交流,始终坚持“以业绩为基础、以回报为导向”的原则,持续提升投资者的回报水平与持股信心。

主要包括,稳健的分红政策:根据公司年度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状况,合理安排分红,确保股东享有稳定收益。在今年的股东会上,公司承诺未来三年派息比例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60%。

高透明度的信息披露:定期举办投资者沟通会、业绩发布会,主动、充分、及时披露公司经营情况和战略方向;建立长期价值导向的市场预期:通过投关团队持续对外沟通,增强资本市场对集团发展逻辑、长期价值的认知和认可。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