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万物苏。在泸州,茶叶、桃花、早虾等春日专属好物陆续上新,各区县纷纷叩开农旅融合之门,让“美丽资源”、“美食资源”持续转化为乡村振兴新活力。

记者 刘颖:春到红岩,茶香四溢。这里是泸州市叙永县的红岩村,在我身后的万亩茶园正迎来春茶采收的高峰期。每天,四万余斤新鲜采摘的嫩芽、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等工序,在这里制成新茶,销往全国各地。
近年来,红岩村不断培育壮大茶产业专合社,建起了村集体茶厂,各类茶主题加工作坊应运而生,已成为叙永县茶叶种植加工的核心区。其中,丹岩片区茶叶种植规模达1.5万亩,干茶年产量达150万斤,产值近2亿元。

泸州市叙永县定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 韦思华:春茶采摘以来,我们茶厂已经收了40多万斤生叶子,整个产值是2400多万,主要销往云南、贵州、浙江、上海。
依托秀美的丹山风景和万亩茶山、万亩梯田,红岩村还探索开发出采摘体验、农耕研学、乡村漫游等新农村消费场景,建成泸州首个茶道研学旅行基地,还有“全茶宴”等特色菜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党支部副书记 韦勇:在红岩实现了“行有茶山、住有茶宿、食有茶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村上,上茶山去班味,近年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0到4000多万的蜕变,新增了5家精品民宿、30余家农家乐,村民每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茶旅融合让“茶叶”变“致富叶”,在古蔺县二郎镇风光村,300亩桃林迎来盛放,更让“颜值”变“产值”。粉霞漫山、游人如织,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春日打卡地”,更是当地村民的“致富密码”。近年来,村里依托连片桃林打造近郊游,将桃林散养土鸡、现摘时蔬与农家餐饮结合,让游客“赏花之后留住胃”。

游客 刘兰英:今天我们一家人开车半个小时到的这里,拍照很出片,中午我们还吃了柴火鸡、腊肉,味道鲜得很。
桃林深处,乡村振兴的“花果文章”也越写越实,风光村的桃子因皮薄肉厚、汁水充沛的独特品质,常年被客商在地头“包园”,全镇桃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200万元。

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颐红香桃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 祁连兵:经过农场十多年的发展,营造出桃满树、树满山、颐红香桃红满山的盛况,我们的桃个大味甜、桃香突出,一上市周边的很多果商就上门抢购。
桃花盛放展新颜,早虾也赶着抢“鲜”机。春阳初暖,泸县嘉明镇连片虾塘水波荡漾,虾农们正穿梭在稻田间捕捞春季早虾。“订单式”销售模式让这里的龙虾销路不愁,下午它们就将被空运售卖到浙江、海南等地。

泸州市泸县嘉明镇聂氏稻虾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聂禄勇:有一百三十几亩一百四十几亩左右。今年的龙虾产三万多斤没得问题,卖完可能就在七八十万(元)。
依托春早虾上市期,当地也进一步延长“稻虾+”产业链条,将小龙虾养殖与休闲旅游深度结合,以龙虾垂钓、龙虾美食为特色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悄然兴起,为周边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农事体验。

泸州市泸县嘉明镇护松村党总支副书记 郭双发:在周末的时候,也有不少游客到我们村进行这个垂钓小龙虾,体验小时候的乐趣,同时也品味我们村的生态龙虾,给当地农户也增加了收入。

一片叶“沏出”绿水青山致富梦、一朵花“撑起”果农群众钱袋子、一只虾“撬动”田间体验产业链,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正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开出乡村振兴“双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