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深圳率先参与债市“科技板”试点

2025-05-16 10:12:00

南方日报讯 (记者/许懿)5月8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的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名单中,深圳企业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和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投控)赫然在列,合计拟募资20亿元。

与此同时,深圳民营创投机构东方富海进入注册通道,或成首家参与试点的民营投资机构。这标志着深圳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再次以“先行者”姿态领跑金融创新,为全国债券市场“科技板”试点树立标杆。

何为债市“科技板”?债市“科技板”一是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三是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政策东风▶▷

顶层设计护航科创融资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创新设立债券市场‘科技板’”,旨在强化对科技创新的融资支持。仅13天后,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支持科创企业及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募资。

提及此次债券市场“科技板”试点的创新之处,深圳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试点覆盖面更广,鼓励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和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其次在担保方面,央行也指导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做发行主体的担保,同时在资金的用途上也会更明确地建议“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截至5月8日,全国已有36家科创债发行企业,规模达210亿元;另有14家企业在注册申报中,规模合计180亿元。当前数据显示,超100家机构计划发行科创债超3000亿元,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深圳样本▶▷

双企领航破题“募投管退”

作为全国率先响应债券市场“科技板”试点的城市,深圳的快速落地得益于其“四个一”目标:成立一个工作专班,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储备一批优质重点项目,聚集一批有实力的中介机构,鼓励辖区机构积极争取落地首批“科技板”债券项目。

而此次入选的立讯精密与深投控,分别代表了科技企业与国有资本的两类典型融资路径。公告显示,立讯精密拟发行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途为优化公司负债结构,补充公司营运资金,为高端智能制造基地建设及数字化制造升级赋能。补链强链,智造升级,作为苹果产业链龙头,此举或为其应对全球供应链波动、加码技术研发提供“弹药”。

深投控拟发行合计1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期限为3年和10年两种,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向旗下母基金出资,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AI与具身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科创领域。母基金撬动,长周期布局。其“以债养投”模式,通过母基金二次放大资金效应,精准匹配“投早投小”需求。

民营破冰▶▷

东方富海的“试验田”意义

在国资主导的债券市场中,深圳民营创投机构东方富海进入科创债注册通道,释放政策转向信号。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发行金额可能在5亿元左右。若发行成功,东方富海或将成为首家参与试点的民营投资机构,填补民营机构参与空白,缓解行业长期募资难题。

有投资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在以往的债券发行中,国资背景创投机构、地方产业投资集团占据主导地位,民营创投机构参与较少。“如今政策向民营创投机构敞开大门,对整个行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在看好政策利好的同时,该投资人士更关注民营创投的发债规模、利率、期限等关键指标。他表示,如果发债规模和期限能够达到预期,就能有效解决资金期限和利率错配问题,同时实现资金与基金期限的合理匹配。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终极目标,是让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硬科技土壤。深圳的探索,正为这一蓝图写下生动注脚。“未来深圳将持续完善科技金融生态,继续推动更多主体积极参与债券发行,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贡献更大力量。”深圳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