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身边事##邢台头条##任泽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和合二仙传说:寒山与拾得的故里
任泽区双蓬头村被认为是唐代诗僧寒山、拾得(后世尊为“和合二仙”)的修炼地。据明嘉靖《顺德府志》记载,元代曾有两位蓬头童子在此建庵修行,后飞升成仙,村名“双蓬头”由此而来。
历史遗迹:村东现存大和合寺(原合山寺),寺内保留乾隆四十七年的《重修天台寺碑记》,记载了寒山、拾得在此修炼的传说。村内还有仙里桥、和合桥等遗迹,均得名于二仙传说。
文化传承:2016年,大和合寺被列为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19年,任泽区被授予“中国和合文化之乡”称号,成为和合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
现代影响:当地定期举办书画活动日,研究寒山、拾得文化,并通过春节“和合故里和合年”主题活动推广这一传统。
二、西汉开国功臣毛泽墓的传说
任泽区东、西固城村一带的“神堂疙瘩”实为西汉古墓,墓主人是刘邦麾下功臣张侯毛泽。
历史背景:毛泽随刘邦起兵,因功被封为张侯,食邑七百户,封地位于今任泽区东、西固城一带。其墓现存封土高7米,东西长50米,是平原地区罕见的西汉大墓。
民间信仰:后世在墓上建清凉寺,成为民众祈福之地,“神堂疙瘩”之名由此流传。寺庙几经毁建,近年重建后香火鼎盛,成为当地历史与信仰融合的象征。
考古价值:此墓反映了西汉初年河北地区作为封国重地的历史背景,与隆尧县任敖墓、栾城区柴武墓等同属河北中南部西汉功臣墓群的代表。
三、任泽区地名沿革与历史渊源
任泽区原名任县,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
建制起源:《左传》记载,公元前543年郑国大夫羽颉逃亡至晋国,受封于“任地”,此为任县见于史籍的最早记录,距今逾2564年。
地理特征:古代任地位于大陆泽与宁晋泊之间,因水系发达得名(“任”通“壬”,五行属水),境内有顺水河、滏阳河等多条河流流经。
行政区划变迁:2020年,任县撤县设区,更名为任泽区,结束了长达700余年的“任县”建制史。
四、非遗技艺中的民俗寓意
虽非神话传说,但任泽区的虎头鞋制作技艺(市级非遗)蕴含深厚的民间信仰:
象征意义:虎头鞋寓意驱邪护佑,北方民间认为幼童穿着可避灾病,体现对“百兽之王”的崇拜。
工艺传承:技艺传承人尚孟青家族六代坚守,通过“基地+散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2021年列入邢台市非遗名录。
任泽区的传说与历史故事,既包含寒山、拾得这样的文化符号,也涵盖西汉封侯、千年建制变迁等史实,展现了“和合故里”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传说通过古迹、文献和民俗活动代代相传,成为地方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