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计县策
郏县聚焦“两高四着力”,立足丰厚文旅资源优势,扎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创新文旅消费新模式、新场景,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李繁森 杜冠甲
5月24日,又逢周末,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的戏曲大舞台、戏迷擂台赛如期开锣,线上线下人气不减,《五世请缨》《寇准背靴》《四郎探母》《卷席筒》等名剧选段唱响古村,吸引了众多戏曲爱好者的目光。
李渡口村位于蓝河之畔,是千年古渡口,村内现保留明清建筑800多间,遗存的屠行、酒馆、花行、布行、历史名人住所等基本保持完整,已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郏县近年来引入河南中旅集团,打造古渡妙境民宿,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
今年的“五一”假期期间,李渡口村创新文旅场景、消费模式,设置百戏闹村戏迷擂台赛,演出《开寨迎恩》《乾隆下江南》情景剧,直播短剧拍摄,推出渡口之夜音乐节等,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古渡之韵。
李付营是李渡口村党支部书记,最近他又解锁了一项新技能——演戏,有趣的是他出演的正是反映本村清代名人李义仁故事的情景剧:《开寨迎恩》,在戏中,他扮演的是清代李渡口村的“村长”。
“今年俺村第一次尝试戏迷擂台赛、情景剧等新的旅游项目,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游客数量远远超过了往年。”李付营说,“五一”假期村里的古渡民宿全部客满,一房难求。
从过去的静态景观旅游,到如今全新的旅游业态、场景,冢头镇党委书记李磊对这一切的变化感受深切。
“乡村旅游必须与时俱进、久久为功,持续做好运营文章,丰富旅游业态,不断提升游客的新体验、获得感。”李磊说。
郏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三苏坟闻名遐迩,临沣寨等传统村落众多,是全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近年来,郏县在丰富业态、活动升级、壮大主体、宣传扩力等方面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突出文旅消费、跨界融合、全域联动等,扩展夜游夜购、剧场演绎、沉浸体验、美食品尝等潮流业态,满足游客多重游玩选择,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郏县持续打造三苏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强化文旅融合联动,谋划项目、产品、服务创新,丰富文旅业态,让三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郏县推出东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开展“跨越千年寻三苏”研学旅行,举办全国“三苏杯”诗歌大奖赛、中国三苏文化诗词大会等活动,积极发展东坡美食、文创演艺、健康养生等文旅消费新场景,全面提升游客三苏文化体验。
郏县堂街镇临沣寨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呈现出独特的中原民居风格,号称“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郏县携手专业文旅公司,在临沣寨首次推出市集嘉年华,古老的村寨成为网红打卡地,赏美景、品美食、看演出,古寨潮玩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翟国敏常年在临沣寨售卖米醋,她没想到“五一”假期的生意这么好,“最多一天卖出了9大桶米醋,粗略算了下收入,一天快赶上平常一个月啦。”翟国敏高兴地说。
记者从郏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了解到,下一步郏县将聚焦业态提品、活动提效,扩大文旅拉动消费质效,用创新多样的文旅活动不断掀起消费热潮。紧抓夏日经济发展机遇,郏县近期将举办首届东坡美食文化季暨全域商文旅融合活动,优化消费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实现以文塑旅、以商兴城。
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郏县共接待游客约78.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02%、130%。
“今后郏县将聚焦‘两高四着力’,丰富文旅业态供给,强化活动引流消费,引育壮大市场主体,充分发挥文旅消费拉动作用,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郏县县长李红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