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赤水河,薄雾如轻纱般漫过水面,仁怀市合马镇沙坪村的百年黄葛树上,上千只白鹭正振翅翩跹,那灵动的羽翼划破晨雾,绘就一幅“千鹭归巢”的生机画卷。这动人景致,正是合马镇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书写的生态答卷,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牧歌。近年来,这座小镇以林长制、河长制为双翼,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中,走出了一条绿意盎然的崛起之路。

制度如基,方能筑梦生态。合马镇织密“三级联动”责任网络,让河长与林长的“双长制”直抵治理末梢,护林员的脚步踏遍山林,河道保洁员的身影穿梭水岸,共同筑牢生态防线。河长治水,市、镇、村三级河长网格化管理落地生根,镇级河长每月巡河的足迹、村级河长每月四次的巡查,配上6名专职河道保洁员的坚守,让每一段河岸都有人守护。2025年上半年,196次巡河记录着责任的重量,36起垃圾堆积、设施损毁问题全部整改,100%的整改率是对清水的承诺。林长护绿,同样的三级责任体系与37名护林员的网格包保,让“含绿率”真正转化为发展的“含金率”。7000亩退耕还林的新绿、1200亩封山育林的静谧、2000亩退化林修复的生机,让森林覆盖率稳稳升至55.64%,给小镇披上了厚实的绿装。
攻坚如剑,方能还绿于河。面对赤水河流域曾有的生态困局,合马镇亮出执法治污的组合拳。全域禁渔的“十年令”掷地有声,镇级护鱼队用“白+黑”“线上+线下”的巡查织密防护网,100余具违规钓具的收缴,换来了鱼儿的安宁。曾经的劣Ⅴ类水质已蜕变为Ⅱ类清流,消失20年的鳗鲡悄然重返河床,白鹭种群数量也翻了番,赤水河又唱起了生命的欢歌。产业转型同样“刀刃向内”,按“三个一批”原则整治小作坊,45家酒企完成窖池与管网改造,实现污水“零直排”;水流坪四级小水电站被拆除,还给河流自然的脉动。此外,投入上级资金35.05万元用于畜禽散养户粪污处理设施提升,引导20户沿河养殖户缩减规模或有序退出,从源头彻底斩断污染根源。
绿富同兴,方能激活乡野。合马镇让生态资源变“活资本”,让绿色持续“变现”,实现“三链融合”的生动实践。林地生金的“山桐子+”模式里,6800亩毛叶山桐子连成绿色海洋,技术带头人王育现攻克嫁接难题,将挂果周期从5年缩至1年,96%的成活率让“树上油库”提前结果,带动1704户农户增收。林下套种的板蓝根,更让每亩土地产出2800元的价值,林地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土地综合效益节节攀升。三产融合的画卷同样精彩,“羊肉小镇”景区迎来八方游客,有机水果采摘园里笑声不断,累计超10万人次的到访让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8000亩订单有机高粱田铺展希望,1451户农户从中收获2150万元收益,生态与富民的旋律在此共鸣。

从鱼踪难觅到千鹭归巢,从荒山陡坡到“树上油库”,从生态赤字到生态盈余,合马镇完成了从“石头缝里讨生活”到“绿水青山引客来”的跨越。这变迁印证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真理,也诉说着一个朴素的答案:生态保护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在赤水河的清波里,在白鹭的羽翼上,在山林的绿意间,合马镇正以生生不息的活力,书写着生态富民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