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15次举牌 险资看上银行股
2025-06-16 16:41:00
在金融管理部门主动为保险资金松绑鼓励入市的大背景下,保险资金举牌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金融时报》记者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的数据以及公开信息整理发现,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共有7家保险公司15次举牌上市公司。2024年全年,共有8家保险公司合计举牌上市公司20次。在本轮保险资金举牌潮中,港股(又称H股)和银行股是首选。从被举牌上市公司来看,9家为H股上市公司,仅有东航物流、电投产融、杭州银行是A股上市公司。从举牌对象来看,高股息红利股备受青睐,特别是银行股,在今年被险资举牌的1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5家银行。以举牌次数最多的平安人寿为例,今年以来,平安人寿分别于1月15日、1月17日、2月24日、3月19日、5月16日、5月19日发布举牌上市公司的公告,6次举牌对象均是香港上市的银行股,分别为两次举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对此,太保资产总经理余荣权在中国太保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保险业举牌现象越来越多,主要是基于港股市场的高股息,这对净投资收益的带动是有明显提升的。“H股的估值较A股呈现出一定的折价,增值空间更大,且通过港股通投资还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是保险资金增配的关注点。”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之所以选择银行股是因为上市银行普遍经营稳健,股票流动性好,股息率较高,分红稳定且还具有升值空间。从保险资金举牌的交易方式来看,二级市场买入仍是主流,如平安人寿举牌港股银行股均通过旗下平安资管用竞价交易的方式在港股二级市场买入。除此之外,还有股份转让协议、非公开发行认购、认购增发股份等交易方式。如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和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均是通过股份转让协议完成。阳光人寿则通过参与非公开发行认购的方式举牌了中国儒意港股。作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保险资金掀起的举牌潮,意义不仅在投资本身,而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业内专家表示,今年险资举牌热情明显增加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是来自监管政策的驱动。近些年,监管部门持续鼓励险资入市,通过逐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增加试点企业和资金量,并在考核机制和资本约束规则上予以优化。另一方面,从险企内部的考虑因素看,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为应对利率下行的长期配置策略需要把握估值低点机会来增配权益资产。周瑾认为,从2024年开始,上市险企执行新的会计准则,资产端的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对股票投资要求市值反映,因此险企希望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核算,从而减少当期损益的波动性,这一因素会导致险企更多的举牌行为。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认为,未来险企会进一步增持具有高分红、高资本增值潜力、高净资产收益率属性的上市企业,从而匹配保险行业资产端长期、稳定的需求。不过,周瑾也表示,险资举牌也需要特别关注风险。首先,要做好自身的战略资产配置,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考虑,秉承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科学决策股票的配置比例和仓位;其次,要审慎选择举牌标的,优先考虑过往分红稳定,公司基本面向好,长期升值潜力大的股票,避免短期炒作的题材,并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第三,要提升自身风控能力,从制度、流程、数据、模型、考核等方面,夯实投资风控体系,规范投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