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鼎村三条岭子连绵起伏的草原上,机械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寂静,黄色翻斗车宛如跃动的音符,在起伏的山丘间穿梭不息。驻村工作队和施工人员头戴安全帽,指挥车辆的身影与平整路面的忙碌交织,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民生建设图景。这条正在蜕变的牧道,承载着牧民们多年的期盼,更是镇村两级干部与驻村工作队用汗水和真情浇筑的民心之路。

民生需求催生建设使命
康乐镇赛鼎村三条岭子深处的牧业点,长期被崎岖的牧道所困——狭窄的路面仅容一辆汽车通行,每逢雨季,道路更是泥泞湿滑;寒冬时节,积雪掩盖的暗冰更是让牧民们的出行充满危险。改善交通条件,成为了该片区牧民心头最大的期盼。镇村两级敏锐捕捉到群众呼声,将牧道建设纳入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农牧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工作的风向标。” 镇党委书记王军在动员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四人组成的调研小组拿着地图、笔记本,徒步丈量每一寸牧道。他们踏着晨霜出发,披着星光归来,用脚步绘制出详细的牧道“病情图”:西岭子西滩至峡峡达板顶路段,坡度超过 30 度,路面破损率高达80%;中岭子部分区域紧邻悬崖,路基塌陷严重……这些数据背后,是牧民们年复一年的艰辛与渴望。
科学规划凝聚建设合力
项目资金到位后,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专业设计团队进驻赛鼎村。镇上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和设计团队一道,白天顶着炎炎烈日,利用无人机从高空俯瞰地形,用卫星地图精准定位;夜晚,在村委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将生态保护红线、畜牧迁徙路线、地质结构等要素,一一融入设计方案。“我们不仅要让路通,更要让路与草原和谐共生。” 驻村工作队队长指着图纸上蜿蜒的路线说道。最终确定的方案,合理避开了牧民草场,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沙料、石块加固坡体,既保证了道路的稳固,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草原生态。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第一” 成了所有人坚守的准则。驻村工作队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从砂石料的选用,到施工工艺的规范,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为了让农牧民群众真正成为牧道建设的主人,驻村工作队还组织农牧民代表参与质量监督,让他们亲身参与到道路建设中来,共同守护这条来之不易的民心路。
民生工程激活发展动能
赛鼎村高海拔的自然条件,给牧道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山区地形复杂,许多地方施工机械根本无法到达,施工人员只能依靠人力,肩挑背扛,将砂石料运送到施工现场;夏季雨水频繁,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难以通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面对这些困难,驻村工作队和施工人员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迎难而上,在机械无法进入的陡坡路段,他们创新采用 “分段运输+人工铺设” 的方式,和村民一道争分夺秒抢进度。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牧道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三条岭子均顺利铺设完毕。

站在新修的牧道上,夕阳为草原镀上一层金色。从泥泞小道到通途坦路,变的是道路的模样,不变的是党和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赛鼎村的牧道建设,不仅是一次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堂生动的 “民生实践课”—— 它告诉我们,只有将群众的需求举过头顶,才能在广袤大地上书写出最温暖的答卷。(郭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