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乡,一位“新农人”用电商赋能创业的故事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曾从事货运行业的张雪建,2024年返乡创立“鲜广汇”半成品菜品牌,用电商思维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让肥乡味道走向全国市场,成为乡村振兴浪潮中“新农人”转型的代表。

张雪建正在直播带货
从车轮到餐桌:跨界创业的勇气与智慧
“父亲经营群利合作社近二十年,我从小在蔬菜大棚边长大。”张雪建这样解释自己的农村情怀。
早在2015年,他选择投身货运行业,在往返全国的运输途中,敏锐观察到半成品菜产业的崛起趋势。2024年,当他看到肥乡区“一品一播”活动火热开展,电商产业发展迅速,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发:“家乡有优质的农产品,为何不把它们做成方便快捷的商品,让更多人尝到家乡味道?”说干就干,张雪建毅然放下方向盘,注册成立了邯郸市鲜广汇半成品菜品牌。
“我们主打‘次日达’服务,销售辐射半径覆盖四五百公里,就是要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尝到新鲜、便捷的半成品菜。”张雪建介绍道,为了保证菜品新鲜,鲜广汇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从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到冷链运输,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
清晨,新鲜蔬菜被采摘下来,第一时间送往鲜广汇的加工车间;经验丰富的厨师团队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清洗、切配、调味,制作成一道道半成品菜肴。随后,这些菜品被迅速打包,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确保消费者在下单后最晚次日就能收到新鲜可口的半成品菜。
凭借着新鲜的品质、实惠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鲜广汇迅速占领周边市场。无论是家庭主妇,还是忙碌的上班族,都对鲜广汇的半成品菜青睐有加。
“以前下班回家做饭太麻烦,现在买些鲜广汇的半成品菜,简单炒一炒就能上桌,味道好,还省时间。”家住肥乡区的李女士说。
然而这份成就的背后,是他在创业初期白手起家时艰难行进的无数个日日夜夜。起步阶段,张雪建面临着技术与设备的双重难题。半成品菜的加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成熟的工艺流程,而当时肥乡区在这方面的资源十分有限。为了找到合适的设备,他跑遍了周边城市的机械设备市场,甚至远赴山东、江苏等地考察。
与此同时,缺乏专业的加工技术,让他在产品研发上屡屡碰壁。但张雪建没有退缩,他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带领团队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加工工艺,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地食材和大众口味的生产流程。
市场开拓同样困难重重。消费者对新兴的半成品菜接受度低,很多人对产品的新鲜度、安
全性存在疑虑。张雪建带着团队挨家挨户走访,在社区、超市门口开展免费试吃活动,向消费者详细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保鲜技术。为了打开外地市场,他亲自前往周边省市,一家家拜访经销商,用诚意和优质的产品打动对方。

市民正在选购半成品菜
数字赋能:传统农业的破圈之路
走进鲜广汇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从农残检测到食材预处理,从调料配比到低温冷链包装,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模式。
“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的‘切菜卖菜’,而是让农产品经过加工后,以‘有手就会做’的半成品形态走进千家万户。” 张雪建介绍,团队研发了宫保鸡丁、金汤酸菜鱼、沂蒙炒鸡等20余款经典菜品,搭配9荤1素的年夜饭套餐更成为爆款,168元的价格包含10道菜,让家庭主妇们直呼“省时省力”。
真正让鲜广汇实现销售飞跃的,是对数字经济的精准把握。2024年9月,张雪建组建专业直播团队,在抖音等平台开启“农产品+直播”模式。“宝子们!年夜饭套餐包含9肉1素,加热即食!”直播间里,主播热情的讲解搭配可视化的现场加工展示,让鲜广汇迅速积累起人气。据了解,上线5个月,鲜广汇总订单量突破10万单。
“以前过年忙到晕头转向,现在鲜广汇的套餐让年夜饭轻松搞定!”肥乡居民张先生的评价,说出了无数消费者的心声。
市场的认可不止于此。凭借供应链和性价比优势,鲜广汇产品已远
销山西、山东、北京等地。“我们的食材源头可追溯,每一份菜都经过农残检测,冷链运输全程温控。” 张雪建拿出检测报告,“要让全国消费者都吃得放心。”
让家乡味道飞向更广阔天地
在鲜广汇线下门店的冷藏柜前,不少顾客正挑选着心仪的菜品。“调料都配好了,连我家老人都能轻松操作。”一位位顾客的留言被打印出来贴在墙上,成为张雪建最看重的“勋章”。从货运司机到电商新农人,他的转变不仅是个人职业的选择,更是传统农业拥抱数字经济的缩影。
“肥乡的农产品有品质,缺的是品牌和渠道。”张雪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河北净菜”商标,进一步拓展京津冀市场,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加入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形成闭环。“我的根在这片土地上,希望通过电商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让更多人看见肥乡的潜力。”
张雪建的返乡创业之路,不仅为自己开辟了新的事业天地,更通过电子商务为当地农户带来了新的增收渠道。他与群利合作社紧密合作,利用电商订单稳定的优势,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蔬菜,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同时,鲜广汇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从生产加工到电商运营,吸引了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如今,在肥乡区“一品一播”的政策扶持下,张雪建和他的鲜广汇正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从直播间里的叫卖声到冷链车上的轰鸣声,从中央厨房的标准化生产到消费者餐桌上的欢声笑语,这位新农人用创新与坚守,让家乡的味道在数字经济的蓝海中扬帆起航。
本报记者王梦洁 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