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 悦连城
日前,作为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三体》海外十周年影响力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在发布会上,刘慈欣以创作者视角,解读了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深层密码。自2014年英文版正式出版发行以来,《三体》,这部以42种语言、650万册外文版销量畅销世界的当代科幻巨著,正以独特的东方叙事,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成为中国科幻“走出去”的标杆。
《三体》的成功能否被复制?中国科幻“出海”路在何方?这些问题值得深思。近年来,从对《三体》系列作品的IP化改编,到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中国科幻的“出海”浪潮,根植于文化自信的厚土。比如,刘慈欣笔下的“黑暗森林”法则,既蕴含道家“天地不仁”的哲学思辨,又暗合全球化时代的竞争隐喻。这种将东方智慧融入科幻想象的创作路径,打破了西方科幻的叙事垄断,让世界看到中国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一言以蔽之,中国优秀科幻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经济与历史文化的深度交融,为全球读者提供了观察与思考的新维度。
科幻文学是一场宏大的思想实验,如何将天马行空的文字以更具表现力的形式展现出来,需要技术革新与产业协同。《2025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科幻阅读、科幻衍生品与科幻文旅板块原创能力凸显。有分析认为,中国科幻产业正在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已成为全球科幻版图中的重要增长极。VR技术突破单眼4K分辨率、AI技术增强科幻作品表现力……技术创新与优秀IP深度融合,预示着科幻产业从文本到多维体验的跨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科幻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证明年轻一代更青睐碎片化、强互动的内容形态,这要求创作者在保持文学性的同时,积极回应市场需求。
科幻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不仅催生科技突破,更推动文明对话。当越来越多美国观众观看中国科幻电影,当欧洲读者选择中国科幻小说时,科幻已超越文学范畴,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IP开发的多维拓展,勾勒出中国科幻的未来图景。未来,通过跨媒体叙事、国际联合制作、科幻文旅融合等路径,中国科幻必将为世界贡献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的精品。
中国科幻的“出海”之路,既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也是文明互鉴的现代实践。从科幻作家笔下的“宇宙社会学”,到年轻创作者孜孜探索的元宇宙叙事,中国科幻始终在追问一个重要问题:在技术狂飙的时代,人类如何保持人性温度与文明尊严。这种问题意识,让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科幻作品不仅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窗口,更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