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九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到来之际,记者从鞍山市残联获悉,我市创新建立残疾人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依托大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实现“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帮扶政策精准直达。上半年,已动态掌握残疾人监测数据253条,落实省级扶贫资金158.7万元,筑牢残疾人保障防线。
该机制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实时追踪残疾人就业、收入等状况,对存在返贫风险的个体及时启动帮扶程序。同时,我市积极构建“培训+就业+托养”多元帮扶模式,落实国家培训补助资金9.6万元,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投入省级救助资金276万元,为1900余人次55—59周岁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等项目,落实各级托养资金112.8万元,为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和“以奖代补”托养服务,有效减轻家庭照护压力。
在资金帮扶基础上,我市更加注重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岗位拓展、创业扶持等举措,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上半年开展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892人次,举办专场招聘会、政策解读活动4场,服务超2000人次。完成267家企业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核定按比例就业残疾人1747名。开展常态化残疾人特色技能培训超400课时,惠及3000余人次。组织残疾人风采展示及手工艺品展销活动,实现日均销售额超600元,有效推动了“培训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409人,农村新增就业751人。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完善动态监测与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技能培训和岗位开发,支持多元就业和创业创新,助力残疾人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田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