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5日电(记者洪泽华、霍思颖、仇清漪)在广东汕头的潮南区两英镇,高架桥下篮球拍打地面的节律和年轻人的欢呼此起彼伏。这片桥下空间如今修葺一新,成为备受市民欢迎的健身场地。
“这里有高架桥遮挡,没什么太阳,环境也好,离家不算很远,我们经常过来锻炼。”张同学说,每个星期都要和朋友约在这里打上几场篮球。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日益临近,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地方政府“趁热打铁”,将合适的空地改造成运动场地供市民使用。
汕头市潮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体育股负责人谢慧祯说,该区将一万余平方米的高架桥下空间改造成1个标准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及多个健身与休闲区域,并配有45套健身器材。
“近年来,潮南区不断丰富群众的活动空间,在村、社区的可利用空间中建设了35个公营公建的足球场。”她说。
在日益高涨的文体氛围中,企业也捕捉到机遇,以创新驱动生产,借“体育热”赢得市场。
走进汕头市澄海区魔域文化有限公司,高精度数控机床控制着机械臂,精准切割浸润在油液中的金属件。公司总经理陈永煌说,魔方是立体结构,在高速转动中要减轻颠簸感,需要高精度模具的支持。
“公司打造的精密模具车间,产品误差可控制在0.005毫米左右。因为精度较高、手感好,许多消费者愿意选择我们的产品。”陈永煌说,目前中国制造的魔方已占全球产量的95%,我们公司产量约占行业三成。
同样作为汕头特色传统产业的纺织服装业,也在积极拥抱体育带来的转型机遇。在广东圣达安实业有限公司的工厂里,排列整齐的纬编机、整经机正高速运转。公司业务经理郑坚浩说,公司研发的春夏款面料具有速干和冰凉感的特点,适合制作运动衣裤,目前月产量可达8吨。
圣达安公司的经编织物产量居全国前列。“我们引进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产能较常规纺丝设备提高了30%,能耗下降了15%。”郑坚浩说。
文体带动市场,产业呼应活力。这样的正向循环,正在汕头更多场景生动上演。
在南澳硬虎户外运动营地,赛车飞驰在520米长的国际标准赛道上。不远处的停机坪停放着整装待发的观景直升机。营地负责人许越翀说,项目将赛车和低空观光结合,增强了体验吸引力,“最高峰单日接待超3000人次,发车680辆次,营业一直持续到晚上。”
今年11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汕头南澳将承办竞技体育组冲浪比赛。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表示,暑期已经有大量游客尝试冲浪运动,本地将持续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助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视频记者:仇清漪、霍思颖、洪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