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晴空)8月29日,2025年西宁市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暨质押融资对接会顺利举行。本次对接会由西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青海省青藏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青海省个体私营经济组织服务中心承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进一步畅通供需对接渠道,为创新主体与金融资本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加快专利转化运用步伐,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深化“知产”变“资产”的实践路径,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我市作为省会城市承载着全省70%知识产权资源,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不断加强,运用效益不断强化,保护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22年成功入选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仅2024年,全市专利授权量3817件,发明专利授权量594件,有效发明专利2888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2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布开放许可专利495件,专利质押融资额达2931万元。培育1家国家地市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4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培育3家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
对接会现场,来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刘洪汇和青海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副所长闫忠心分别作“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及装备”“青海特色畜产品高值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路演,对接会还专门设置了政策解读培训环节,同时进行部分西宁地区存量专利盘活发布。本次征集发布的专利数量为661件,涉及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专利。对接会共完成合作签约3项。此次,对接会为相关领域专家、企业以及银行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开启了共同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转移转化的新路径、新模式。